怡保东天宫
IPOH TONG TIEN KOON

28
06, Jalan Bunga Raya,
Pasir Pinji, 31650,
Ipoh, Perak
Tel : 05-3212486
: 05-3232979
银行户口号码:
MAYBANK - 508038228031
(TONG TIEN KOON TEMPLE)

 
服务
 

问事 Consultation (九月初一至初九 / Month 9 Day 1 to Day 9)

安太岁 An Tai Sui

祭虎爷,打小人 Worship Tiger

补运 Luck-Replenish (正月初一至十五 / Month 1 Day 1 to Day 15)

超度 Liberation Ritual (七月 / Month 7)


全年庆神诞日子:
 
註生娘娘千秋宝诞 (四月十七)

法主公千秋宝诞 (七月二十三,二十四)

九皇大帝千秋宝诞 (九月初一至初九 )

周年纪念 (十月十一)

年头祈福

年尾还神

其它神诞

 
QR CODE
 
只要扫一扫,您就会知道

VISITOR COUNTER / 浏览人数
 
 

九皇大帝
中国海外首间九皇宫庙泰国普吉内杼斗母宫,我国首间九皇宫庙太平古武庙斗姥宫,吉隆坡著名宫庙安邦南天宫,胥是主祀九皇大帝的道观。九皇大帝是什么神?三处宫庙各有迥异的阐释。

内杼斗母宫谓,九皇是中国古时候传说中的九个人物——伏羲、神农、黄帝、少昊、颛顼、帝喾、尧、舜及夏禹;太平古武庙则认为是北斗九星;安邦南天宫指出系九个反清复明的烈士玉明皇后裔。

本文所要探讨的,还有两个人们议论不休并息息相关的问题:一、中国有否持九皇素信仰 ,二、中国有供奉九皇大帝之宫庙吗?

中国的九皇素信仰

先谈中国的持九皇素信仰。

从明代中叶的《诸神圣诞日玉匣记》中,就可证明中国是有持九皇素信仰。该书云:“初一日至初九日,北斗九星降世之辰,世人斋戒此九日,胜常日,有无量功德。”

更远的,可以上溯至唐朝或更早。王家佑著《道教论稿》云:“四川旧俗每年于九月普办‘九皇会’,届时不售荤食,全市插三角旗素食……姚安(在云南省)风俗六月朔日(初一)至六日礼南斗祈福,九月朔日至九日礼北斗祈福。九月礼斗与四川‘九皇素’斋期相同。可见自秦至唐(公元前221至907),在秦、蜀礼斗的信仰都很盛行。

在《台湾通史》里,说明了闽台亦是九皇素盛行之地区。“自(九月)朔日起,人家多持斋,曰九皇斋,泉籍为尚(福建泉州籍人最注重)。”

清《帝京岁时纪胜》:“九月各道院立坛礼斗,名曰九皇会,自八月晦日(每月最后一天)斋戒,至重阳,为斗母诞辰,献供演戏,燃灯祭拜者甚胜。”上述情况与我国现在的九皇诞可谓大同小异。诸如斋戒十天,献供演戏,燃灯(北斗九星灯)祭拜。

至于其他各种地方民俗书籍中提及各地或道观,于九月初旬设坛拜斗的情形,不必在此一一赘述。

根据《诸神圣诞日玉匣记》所说,九月初一至初九,是北斗九星降世之辰,世人能斋戒此九日,胜过平常的日子,有无量的功德。照此说来,九皇大帝即北斗九星了。

李叔还编《道教大辞典》“九皇”条曰:“道家以北斗七宫(七星)合左辅右弼,计为九宫星君,称为九皇也。一天枢宫贪狼星君,二天璇宫巨门星君,三天玑宫禄存星君,四天权宫文曲星君,五天衡宫廉贞星君,六闿阳宫武曲星君,七瑶光宫破军星君,又有洞明宫外辅星君,隐光宫内弼星君,共为九宫,成为北斗九皇也。”

道藏的《北斗九皇隐讳经》也列出九皇的名号姓讳;《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》则说,北斗九星由斗姥所生,斗姥原为龙汉时国王周御的妃,名紫光夫人。夫人于莲池脱服澡盥,忽有所感,莲花九朵化生九子,长子为天皇大地,次子为紫微大帝,其他为贪狼、巨门、文曲、廉贞、武曲、破军七星。

尊称“大帝”的由来

问题相信出现在此,中国称北斗九星为北斗九皇或北斗九星君等,而东南亚则尊称为九皇大帝,迥然不同的称呼,使人们以为是两个不同的神明,其实不然,至于为何称“九皇大帝”,我推测可能源自北斗九星中的天皇“大帝”及紫微“大帝”。

古人很崇拜北斗星,《史记·天宫书》:“璇玑玉衡,以齐七政。”《晋书·天文志》:“北斗七星在太微北,枢为天,璇为地,玑为人,权为时,玉衡为音,开阳为律,瑶光为星。”《春秋运斗枢》云:“北斗有七星,天子有七政也。”这在在阐明北斗七星之尊贵。北斗究竟是七星还是九星?其实,北斗原有九星,后来有两颗渐渐隐没,肉眼难见。这种说法在英国学者李约瑟的著作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第四卷“天文学”一百八十页中略提及,该书引《星经》所载的一种古老传说,即北斗原来不是七星而是九星,不过其中两颗后来已经看不到了。

道教承袭了北斗尊贵之说,更强调“南斗注生、北斗注死”。认为凡人受胎,皆从南斗过北斗,所有祈求,皆向北斗。《搜神记》里的管辂向北斗星君求寿至90岁;三国时,孙权就为病危的吕蒙,延道士作醮向北斗乞命;《三国演义》中,有孔明祈禳北斗,求增寿一纪之情节;还有明《庚巳编》记载一个老人病患,一天晚上梦一白髯老人向他说:“诵北斗经可以愈病益寿。”梦醒后他不信,某日请教道士,其说法与梦境吻合,他悟而持诵,日必三过,病全好了,且年近80岁,齿发如少壮,每日诵经不辍。此说法在在阐明北斗具有消厄延寿之力量。道教的五斗经——《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》、《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》、《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》、《太上说东斗主算护命妙经》、《太上说西斗记名护身妙经》及《太上说中斗大魁保命妙经》,其内容彼此相关,五斗中最尊北斗,上述几个故事内容无不向北斗求寿除病,北斗具有延长寿命之说可见一斑。北斗司生司死,结人元神,故名本命,众生时时朝礼,身命长存。故劝修者于本命生辰及诸斋日,依科仪朝拜,自可消除罪业,福寿臻身,永离轮回。

换句话说,九皇大帝就是北斗九星,持九皇素可以消灾解厄,消除业障病苦,从而达到长生延寿之目的。更实际的说,祂与九个传说人物——伏羲、神农……或九个反清复明的烈士与明皇后裔完全风马牛不相及。

哪吒三太子

哪吒三太子,是相传中的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,其兄为金吒、木吒。 哪吒三闹东海之传说,为民间乐道。在香港亦有三太子庙。据传是玉帝驾前的"大罗仙"转世。原大罗仙是身长六丈,头戴金环,三头九眼八臂,口吐青云,脚踏磐石,大喝一声能使彤云下塌大雨滂沱。玉皇大帝叹息人间魔怪太多!所以派大罗仙下凡收服。即转生为李靖之三子--哪吒,成为一位手持火尖枪。金砖,乾坤圈。混天绫,脚踏风火轮,三头六臂的神童形象。道教中说他是神兵神将的统帅,称"中坛元帅""威灵显赫大将军"。玉帝命池永镇天门。

哪吒,明代古典小说《西游记》,《封神演义》中人物,一个顶天立地的神话英雄,一个跃然于书本上的民间传说。

哪吒又作那吒。源于元代《三教搜神大全》。
相传哪吒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,也是如来佛祖的弟子之一,在天宫任三坛海会大神。哪吒出生时,左手掌有个“哪”字,右手掌有个“吒”字,所以起名哪吒。他三岁就下海,闯下大祸,踏倒水晶宫,捉住蛟龙抽筋刮鳞。托塔天王怕他长大再惹大祸,想杀哪吒以绝后患,谁知哪吒愤怒,拿刀在手,割肉还母,剔骨还父,一缕灵魂到西天告佛,如来取荷藕做他的骨骼,荷叶做他的肌肉,使哪吒起死回生。后来哪吒要杀天王,报那剔骨之仇,多亏如来从中说和,赐给天王宝塔一座,让哪吒以佛为父,才消释了父子冤仇。哪吒年少但法力广大,可以变化为三头六臂,足蹬风火轮,手使一柄金枪,项戴乾坤圈,又有斩妖剑、砍妖刀、缚妖索、降妖杵、绣球儿等六件法宝,变化多端。每逢托塔天王挂帅出征,哪吒必然前往,有时当先锋,有时为大将,先后降服九十六个妖魔,是天上人间公认的少年小英雄。

而《西游记》讲的是托塔天王生此子时,他左手掌上有个“哪”字,右手掌上有个“吒”字,故名哪吒。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,踏倒水晶宫,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。天王知道,恐生后患,欲杀之。
哪吒奋怒,将刀在手,割肉还母,剔骨还父,还了父精母血,一点灵魂,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。佛正与众菩萨讲经,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:“救命!”佛慧眼一看,知是哪吒之魂,即将碧藕为骨,荷叶为衣,念动起死回生真言,哪吒遂得了性命。运用神力,法降九十六洞妖魔,神通广大,后来要杀天王,报那剔骨之仇。天王无奈,告求我佛如来。如来以和为尚,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,那塔上层层有佛,艳艳光明。唤哪吒以佛为父,解释了冤仇。曾参与围剿花果山,战至三十合被孙悟空以法外分身所败。后孙悟空保唐僧取经时,哪吒多次帮忙,主要有大战兕大王,擒拿牛魔王,收服金鼻白毛老鼠等。

《封神演义》说:一日哪吒去东海九湾河沐浴,因将太乙真人所赐宝物“乾坤圈”置水中玩耍,东海龙宫动摇不已。龙王急忙差巡海夜叉察看,惹恼哪吒被打死。后龙王三太子敖丙调集龙兵与之大战,被哪吒打死。龙王准奏玉帝,捉拿其父母。哪吒又在天宫门前痛殴之。后为表示自己的作为与父母无关,便拆肉还母,拆骨还父。死后,其师太乙真人把哪吒的魂魄借莲花为之而复活。又赐火尖枪,脚踏风火轮。后助姜子牙兴周灭纣,战功显赫。

也有传说指, 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后,生下一个肉球。忽然光芒四射,从中跳出一个男孩。

李靖闷闷不 乐,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喜,为孩儿取名哪吒,收为徒弟,当场赠他两件宝物:乾坤圈和浑天绫。 哪吒七岁,天旱地裂,东海龙王滴水不降,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。哪吒见义勇为,用乾坤圈打死夜叉 ,又杀了前来增援的龙王之子敖丙。 龙王去天宫告状,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。于是,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,共商报复之计。 第二天,四海龙王带领水兵水将兴风作浪,水淹陈塘关,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。哪吒想要反击,遭到李靖的阻拦,并收去哪吒的两件法宝。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,挺身而出,悲愤自刎。事后, 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为身躯,使哪吒还魂再世。复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、脚踏风火轮,大闹龙宫,战败龙王,为民除害。

道教中则说哪吒是神兵神将的统帅,称"中坛元帅"、"威灵显赫大将军"。玉帝命池永镇天门。

供奉哪吒的要点为:
1.哪吒为神祇之一,如亦有供奉菩萨的话,应以菩萨为中,哪吒在左右。
2.供奉哪吒就不可再一同供奉托塔天王,因相传父子不和,亦不可一同供奉龙王,亦因相传两者不和,哪吒闹东海与龙王已成世仇。

在佛经中哪吒是梵文 Nalakuvara 的音译之略。相传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之子,是佛教护法神之一。毗沙门天王有五子(一说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),除了三太子哪吒之外,二太子独健也是神通广大,母亲是吉祥天女,姊妹也是天女,属佛门中之豪门之家。

根据学者们考证,哪吒最早写作那咤,更多出现在唐代及此后与毗沙门有关的佛经中。“哪吒”是一个异国语音的名字,也就是说他并不是中国本土所产的。原来,哪吒的确是一个舶来的神名。他本是佛教中的一个神,在唐以前,我国尚无关于“哪吒”的任何记载。如此说来,“哪吒”的进口当属唐代,经以后历代文人的演义,才形成如今天我们所知之形象。

唐代僧人大广智不空翻译的《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》称哪吒为毗沙门天王的第三子。还有其它的唐代佛经文献中出现的关于哪吒的记载,如“尔时哪吒太子,手捧戟,以恶眼见四方”,“哪吒捧塔随天王”……从这些佛经不甚详细的记载中,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关于他的事情,如他的身世,他的角色。

由于唐代崇佛风气兴盛,佛经故事中的这位天王的第三子的事迹,便广为传播了,开始成为唐代笔记小说的人物。如唐玄宗朝《开元传信记》里就记载了宣律和尚路遇哪吒的故事。这应是除佛经之外,唐人笔记小说中记载哪吒事迹最早的一个故事了,不过承袭之迹非常明显。

关于哪吒法宝之说 …
● 乾坤圈——金色镯子,会变化,可大可小。投掷攻击,力量巨大,百发百中。抗磨损,硬度大,
上千万亿亿次撞击都不坏。
● 混天绫——红绫,七尺长,能自动捆绑敌人。即使剪断了也能自动修复。
● 风火轮——双轮暗藏风火之势,可踏在脚下作为交通工具。上天入地,速度极快。
● 金砖——纯金打造,砖形,投掷攻击敌人。
● 火枣——枣子,使哪吒拥有最厉害、最强大、杀伤力极强的招术——三头六臂。(原本是三头八
臂,但由于哪吒的这个招术不够完全成熟,导致剩下两只手臂无法使出,所以只有“三头六臂”了。)
● 阴阳剑——不同属性的两把宝剑。
● 九龙神火罩——太乙真人传授。罩内腾腾焰起,烈烈火生,有九条火龙盘绕。放出三昧真火。
(引用出自《封神演义》七十六回中:“……哪吒大喜,一手执乾坤圈,一手执混天绫,两只手擎两根
火尖枪,一手执金砖,还空三手;真人又将九龙神火罩,又取阴阳剑,共成八件兵器……”)

法 主 公

法 主 公 简 介:
据考证,“法主公”意为法术高强的神明。法主公确有其人,一称是张慈观、萧朗瑞、章朗庆等结义三兄弟共称的“法主三公”,是以法力闻名的道教三大神。不过民间较普遍的说法,为单指张慈观。

 

张慈观,幼名自观,别名沙。福建永泰县道士(一说为闽清,1024年-1069年),相传在世有神通,能除妖伏魔。清高宗乾隆年间所著的《德化县志》载:“炼性于蕉溪山石鼓岩,见石牛山夜火晶荧,知有魈魅,因往其处。魅方于人家迎妇,舆徒甚盛。观出掌,令人从指缝窥之,魅悉现形”。

 

张慈观曾经在结义弟兄辅助之下,跃入九龙潭石牛洞的潭水之内,以剑刺杀为患福建永春已久的毒蛇精,故许多庙宇的法主公塑像,是一手持剑,一手握蛇。张慈观神通颇为出名,也因为去除蛇妖的功绩,被视为降妖伏魔的大神,物化后被当地人奉为当地神明,因为张慈观以神通、法术著称,因此被尊为“法主公”。

据说,明武宗亦曾敕赐张慈观为“张圣法主真君”。
闾山派有说法认为护法神五营神将中的东营张将军,即是“法主公”;中营的统帅则是哪吒太子。

传说
不只有除蛇妖,福州与闽南一带也有法主公计降螃蟹精、盗雨、捉雷神、送瘟神等救民的传说。


 

法主公故事因为各地百姓口传,版本略有不同,较为流行的故事情节梗概如下:

 

修道经过

传说中,法主公张慈观,与萧朗瑞、章朗庆二真人,义结金兰,三兄弟于闾山许逊真君宫殿中修炼,受赐风火轮;又习太乙天尊法术,均善道法。

 

张真人也修佛法,一次至南海普陀山拜山,观音大士曾赐张真人柳枝,真人一拿,即化为宝剑,返回途中,于龙王宫前遇龙树菩萨,龙树菩萨传之以空法,并以经书装在锦囊内,赠予张真人,真人开锦囊,取经欲读,手上锦囊即化作能装鬼神的“乾坤囊”,张真人甚感激两菩萨的传授,也立志为佛门护法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计降蟹精

张慈观真人得太乙天尊、旌阳祖师之道法,精于法术,在福建修炼。修炼时遥见妖怪“五通”(“五通”是妖怪的习称,数目或是种类皆不一定。)强娶民女。张真人为救无辜少女,遂驾着风火轮飞到,用隐身法把少女救出,自己化身成新娘,趁妖怪不注意时拔剑杀出。

 

这时,“五通”抵挡不住,要求放掉武器,空手对仗。真人允之,将宝剑插在地上,一跺脚步,足迹入石一尺三寸。“五通”遂效法之,足迹只入石一寸,种种迹象,足证真人法力较高,五通拔腿就跑。真人追赶“五通”,一步步地走上矗立的石壁,石壁形成宽八寸、深一尺三寸的石沟,留下四十五个脚印。“五通”见状大惊,知道真人法力不凡,于是打算智取。

 

“五通”拚命奔跑,将真人引入石壶洞中,“五通”奔出,塞住洞口,点起阴火焚烧,欲将真人烧死。真人禁锢于洞,听到洞外“五通”与群魔在狂欢庆贺,分食红龟粿(一种乌龟形象的点心,内馅多为甜豆沙,多为祭祀神明、节日时的应景食物),真人饥肠辘辘,无力作法,遂喃喃自语:“火烟熏不死我,就怕被红龟粿粘到身上,必然丧命。”“五通”信以为真,就把红龟粿全部丢进洞内,想粘死真人。真人遂大得于红龟粿,饱餐一顿后,念起真言,请出萧、章两个结义兄弟前来助战。萧真人、章真人一至,大杀鬼卒,打破洞口。张真人遂出洞,又与五通大斗法一次。故民间传说,祭祀法主公最好的供品,就是红龟粿。

 

真人法力较高,本欲将“五通”杀之。但一想“苍天有好生之德,此怪修炼有年,法力不低,不如收为护法神。”,于是打算计降之,向“五通”提出和解,并请“五通”食狗肉。“五通”法力不济,本知必败,见到能和解,立刻欣然应允。于是,夜半两人在洞门口共食。真人一块狗肉也没有吃,只吃囊中带着的黑豆,口中响声不断。“五通”遂问:“君口中嘎吱作响,何故也?”真人答:“汝运好,挟到肉,我挟到的只有骨头,所以口中作响。”天明,五通犯了荤菜不食狗肉的禁忌,法力全失。于是张真人把“五通”打回原形,原来“五通”是螃蟹精,真人令其悔悟,并收之为护法神将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盗雨监雷

张慈观真人得知福建旱灾,民生艰苦,颇动悲心,飞身潜入天庭,发现闽人注定有劫,故不降雨。于是将玉帝洗笔之水倒下福建,遂黑雨遍降,消解旱灾,且因黑雨为天上仙水,故农作物长得极快,几近一日长成。

 

玉帝法眼一观,发现是张真人,遂命雷神持天书逮捕张真人治罪;雷神动起雷光寻找张真人,张真人灵机一动,化身作监察神“御史真君”,手持乾坤囊至,考察雷神,问雷神办事可有天书玉旨。雷神忠厚,遂将天书与之。御史开天书一览,说:“天书诏曰:遣张慈观擒拿雷神问审,尔其钦哉。”雷神大惊,谓是天庭将天书写错。御史说:“君且在我囊中休息,我为君向玉皇天尊请示,以免误事。”雷神感谢,于是入袋。慈观真人向袋口细细叮咛:“君且莫出声。”雷神听成“君且出声。”于是不断鸣雷,一时间天庭震动。

 

因天上连连巨响,众仙震怒,于是要找出雷神,此时张慈观真人遂答禀雷神在自己手上,并将自己为何要违犯天条之理由禀告玉帝。玉帝甚感张真人诚实之意、爱民之心,不但赦免其罪,还封张为“监雷御史法主真君”,以监督雷神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力伏蛇仙

张真人三人结义,一曰“萧真人”,另一曰“章真人”(或曰姓洪)。三位真人得到闾山法术,法力高深、武艺精通。三人修道之时,听说永春九龙潭石牛洞有一条千年赤色蛇仙为害地方,动辄作祟,使得水灾、旱灾不断,并且要求人民以活人献祭,张真人兄弟闻而大怒。

 

三人驾风火轮入洞,洞中毒水弥漫,不见大蛇,其实大蛇藏于洞中密处,已知来意,猛然吐信直取张真人,张真人飞腾而起,手持宝剑勒住蛇头,怪蛇突喷黑烟,张真人顿时变为黑面。萧真人怒甚,满脸赤红,抡起月眉斧,猛砍蛇身,在怪蛇挣扎中,误伤了章真人额头,在章真人额上留下一道刀疤,更为紧张,脸色遂更红,(或曰章真人焦急而脸色转青)。终于制服此蛇,张真人念动真言,将蛇缠绕于手上而离去。

 

三人制服蛇妖之后,功成行满,即有仙乐飘飘,香花朵朵降下,三人即踏彩云登天。也因此法主真君三兄弟,张真人为黑面,萧真人红面、章真人青面,额部有一条刀痕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送离瘟神

张真人成道以后,在安溪、永春、福州都享香火。一次,瘟神到永春行瘟,一时病人甚多。张真人遂与该瘟神打赌,若输,可将庙宇让给瘟神,否则请瘟神离去,瘟神允诺。

 

于是两神相斗七昼夜,僵持不下,瘟神于是在庙门设幕府,动起干戈,部将诸军包围真人之庙,阴风阵阵,夜半刀兵之声不绝。张真人有监雷之权,早将雷神、五营六甲神兵埋伏于庙,以俟后变;此时真人跃登法坛,动起雷法,雷神等一气冲出,将瘟神部队围住。

 

瘟神知道张真人法力甚高,又具谋略,遂告知真人:“吾代天巡狩,意在难‘在劫之人’,今此乡在劫之人几尽;君当入武夷山采药,重者仍不可治,轻者可存。”真人知道瘟神亦奉天命,来收劫数中人的性命,不得不为,遂赠之以酒食纸钱,送之离去。

 

瘟神既离,真人遂入山,访武夷真君,采草药与众人服食,病者逐渐痊愈。从此,永春人除瘟疫都奉祀法主公,而非沿海人除瘟疫的王爷信仰。

 

© Copyrights 2014 怡保东天宫 IPOH TONG TIEN KOON. All rights reserved.